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鹏涛[1,2] 赵如浪[1] 冯佰利[1] 朱瑞祥[3] 薛少平[3] 高金锋[1] 马志卿[4] 刘月仙[5] 寇秀 李延玲[5]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2]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5]陕西省黄陵县原种繁种农场,陕西黄陵727300
出 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7期54-58,67,共6页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农业部先正达农业科教及农村发展项目“黄土高原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及配套机具研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方主要作物抗旱节水综合技术研究与区域示范(200903007)”
摘 要:【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一年一熟春玉米区不同耕作处理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春玉米品种"沈玉17"为供试作物,采取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模式栽培。第2年,分别于播种前(04-17)、拔节期(06-03)、抽雄期(07-16)和成熟期(09-15)用土钻取0~20cm土样,测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探索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NT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TS条件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上升时期出现较晚;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抽雄期最高;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拔节期显著高于NT和CT耕作模式。3种耕作模式下,土壤脲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能由于受土壤水热状况和通气等因素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土壤酶活性最高值出现的时期不同。【结论】保护性耕作有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趋势。【Objective】The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rming modes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spring maize area as one crop per year in Loess Plateau.【Method】No tillage(NT),conventional tillage+straw returning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CT)were used in the spring maize cultivar"Shenyu17".Soil samples of 0-20cm were drilled at the stage of sowing(04-17),jointing(06-03),tasselling(07-16) and dough(09-15),respectively.The Catalase,Urease,Phosphatase,Polyphenol Oxidase,Invertase and Cellulase activitie...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