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少量新月体形成IgA肾病63例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贾忠辉[1] 林珊[1] 江建青[1] 韦丽[1] 

机构地区:[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科

出  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7期2049-2052,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摘  要:目的观察伴新月体形成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其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反应,进一步探讨其独特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科住院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63例,病理上伴有新月体形成,比例在50%以下,临床上排除了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系统性疾病,同时收集流行病学资料,观察血压水平、扁桃体是否肿大、尿蛋白、尿红细胞、血肌酐、血白蛋白、血IgA水平。结果 63例伴新月体形成IgA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男28例,女3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平均(28.3±5.6)岁,平均病程为(21.5±7.6)d。临床表现:18例以肉眼血尿起病,占28.6%;4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扁桃体肿大,占65.1%;38例患者血IgA升高。肉眼血尿,扁桃体肿大以及IgA升高是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情况:1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接受了激素治疗,所有患者血肌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3例患者肾组织病理新月体以纤维性新月体为主(比例大于50%),经过不同剂量的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1)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临床表现不一,但多伴有急性肾损伤,临床上血尿突出;(2)发作性肉眼血尿,扁桃体肿大以及血IgA升高是IgA肾病新月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3)IgA肾病病理上表现为多样性,肾组织病理上表现为慢性化病变,但临床可能仍有治疗空间,因此治疗方案要重视疾病的整体性。

关 键 词:肾小球肾炎 IgA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分 类 号:R692.3[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