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出 处:《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61期21-33,共13页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摘 要:在发展中国家应对通胀的时候,发达国家却没有感到通胀的压力,它们会不会遇到与发展中国家同样的问题,也出现通胀;发展中国家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巴西将贷款利率提高12.5%等,是不是已经抑制住这一轮通胀。我们不能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在文章中研究了全球一些主要国家的流动性供给状况,可以推导出一些趋势:第一,各国危机期间已经注入了大量货币M要素;在危机过后经济平稳阶段,发达国家又出台很多刺激经济的措施,继续注入M要素。这些M要素与将会增加的货币流动速度V配合,带来了超量的流动性。第二,各国货币贬值竞争在继续。比如日本借地震向市场注入大量日元,以抵消美国两次量化宽松带给日元持续升值的压力。各国或多或少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以便使自己国家币值向美国一轮又一轮贬值的标准看齐。使本币贬值的办法就是要在国内降低利率、刺激信贷、甚至量化宽松,注入更多流动性。实行对内宽松和刺激经济、对外竞相贬值的措施,其共同的结果就是导致全球货币供给过多。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流动性过剩时代。2010年3月后,发展中国家开始采取相对紧缩的政策(中国2010年1月提高房贷利率,印度2010年4月两次提高利率,标志着全球危机的结束),到现在为止,发展中国家已经采取的措施发挥了作用,抑制了通胀使其不至于恶化。但是发达国家却在"拯救危机"的阶段结束后,又进入了"刺激经济增长"阶段,继续着财政赤字、低利率、甚至量化宽松政策。危机期间"拯救措施"释放的大量流动性,与当前"刺激措施"继续释放的流动性相加,形成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先在发展中国家出现,此后将在发达国家形成,虽然通过治理会得到缓和,但是全球通胀的压力会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存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