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勇[1]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出 处:《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第3期78-83,共6页Ethnic Art Studies
基 金: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教育)科研资助项目成果;2011年度教育部艺术学青年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竹笛艺术发展史研究(1949-2009)"(项目编号:11YJC760024)
摘 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在经历多次改良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成果,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乐器改良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当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改良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本文从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改良的历史及现状的实际分析出发,提出当下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改良的相关建议,认为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改良应走科学与民族传统结合之路;研—产结合之路;分类区别对待之路;制造商、作曲家、演奏者"三位一体"之路;社会支持之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