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永[1]
机构地区:[1]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出 处:《长城》2010年第4期9-12,共4页The Great Wall
基 金: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女性自传史论”相关成果(项目编号:HB2009G15)
摘 要:作家传记重在描述作家生平、行状,而文学史重在“发掘、品评杰作”,(夏志清语)以此确定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家传记是一门“严肃地写琐事”的艺术,其“故事化”的叙述风格增加了传记的“可读性”,而文学史则从大处落笔,专注于思想、艺术的“潮流”。虽然作家传记与文学史这两种著述形式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写法上也有不同的追求,但二者之间无疑存在着互文性(Inter-texuality)。传记与文学史的关系可谓渊源甚深。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类型,从编年和逻辑两方面来说,传记其实就是编史工作的一部分。有学者指出,早在中国文学史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初,为了勾画出文学的历史,人们都按老习惯,向史书中去寻找,甚至在写法上,也不知不觉地模仿史书的体裁,“其中文学史作者常常提起的《文苑传》、辛文房的《唐才子传》等其他传记,都对文学史的写作影响至深:它们是日后越来越细致逼真的《中国文学史》取之不尽的细节资源,也或多或少是人们为撰写文学史书、设计体例时取法的对象。”①在新时期初期,现代文学史的学科性质重新得到了确认,它既属于文艺科学,又属于历史科学。与此同时,还出版了多种作家传记和评传作为学科建制的基础材料。同样带有编年与学术研究性质的作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