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彩云[1]
机构地区:[1]海口经济学院涉外经济学院
出 处:《长城》2010年第6期41-42,共2页The Great Wall
摘 要:长篇小说《白鹿原》自从1993年问世以来,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即使是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因此,一时评论文章如潮。在我涉猎的将近百篇的评论性作品中,包含从各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思想的、文化的、政治的、伦理的、社会历史的、民俗风习的、人情人性的等等问题的研究,甚至还形成“陕军东征”的热门话题。[1]但是纵观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评论作品,很少甚至没有从情节结构特点上进行研究的作品。小说的情节结构是一部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简单说来,情节是作品的基本内容。结构是对人物、事件的组织安排,是谋篇布局、构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2]孙犁先生曾在他的《论情节》中言:小说的情节,就好像人体的脉搏,它表现着作家和作品的健康和气质。从总的方面来看,整个的情节就是作品整个的生命,它无疑是很重要的。中国的古典小说非常注重情节特别是结构的形式与作用,但延伸到今日,不少小说作家不重视作品的情节结构与布局,出现多种情节结构方式,但其结构是让作品更为生涩,没有章法。因此,将众所周知的一部作品的情节结构上的特点点出来,是很有必要的。一、《白鹿原》的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