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中赵国女子配饰探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志玮[1,2] 赵彦 

机构地区:[1]中共邯郸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 [2]《赵都论坛》 [3]邯郸学院历史系

出  处:《长城》2010年第6期84-85,共2页The Great Wall

基  金:2008年邯郸市社会科学项目暨赵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赵国服饰文化研究”(项目编号:HD08056;zwh0802005)

摘  要:一、发饰———实用、审美、社会功能的三位一体赵国女子发饰见于记载的有笄、簪、钗、梳等。《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襄子杀死代王,平定代地后,“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见于考古的,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墓出土竹梳,[1]河北邯郸赵王陵随葬品中发现钉形骨笄,[2]765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出土五件骨簪,[2]786河北武安县午汲故城的东汉墓发现骨笄、骨饰、玉饰,均横在骨架头顶,可能是发饰。[2]803《说文解字》释笄:“笄,簪也。”汉前谓“笄”,汉后称“簪”。《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簪(笄)与钗的区别是簪是单股的,钗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成的,其实用功能则相同,均为约发。梳是整理头发的用具,“栉”是梳篦的总称。《说文解字》:“栉,梳比(篦)之总名也。”《释名.释首饰》:“梳言其齿疏也,数者曰比。”“数”意为密,可见梳比篦齿粗。《说文.木部》:“梳,理发也。”说明梳篦具有梳发的功能,可见簪(笄)、钗、梳都具有实用功能。作为发上的饰品,其审美功能也不可忽视。北魏高允《罗敷行》“头作堕马髻,倒枕象牙梳”,梁.沈约《日出东南隅》“罗衣夕解带,金钗暮垂冠”,梁.简文帝《从军行》“小妇赵人能鼓瑟,侍婢初笄...

关 键 词:《乐府诗集》 明月珠 《罗敷行》 白纻歌 百家村 象牙梳 战国墓 

分 类 号:I20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