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迟秀湘[1]
机构地区:[1]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出 处:《长城》2010年第6期138-139,共2页The Great Wall
摘 要: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她留给后世的小说《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的宝库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并在20世纪不断掀起研究艾米莉的热潮。艾米莉运用意象的笔法,将神秘、荒凉、广袤的自然环境与复杂、矛盾、痛苦的人物内心世界近乎完美地结合起来,并绘声绘色地将它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意象起到了暗示人物本性、反映时代特征、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所运用的意象的原型模式加以探讨。一、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所谓原型批评简而言之就是从神话着手,从宏观上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内在类似性,即其程式、结构模式和原则,并从整体上探寻文学类型的共性和演变规律。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是“文学原型”。弗莱认为,有些常见的自然景象,如大海、森林等,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就不能被认为是“巧合”,相反,这种反复显示了自然界中的某种联系,而文学则模仿这种联系。弗莱通过转化、运用原型理论,把一部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并通过原型的零乱的提示去发掘出作品的真正含义。[1]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