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纪[1]
机构地区:[1]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长城》2010年第6期148-149,共2页The Great Wall
基 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1542237)
摘 要:自20世纪20年代下半叶开始,俄罗斯文学界出现了许多关于作家创作与生活经历有关的回忆录。后来,以诗情浓郁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在此时也转向了这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并先后完成了两部自传式的散文作品———《安全保护证》(写于1930年)和《人与事》(写于1956—1957年)。这两部作品互为补充式地记录了帕斯捷尔纳克前半生的生命历程(从帕斯捷尔纳克的幼年时代至20世纪30年代),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敏锐的思想历程。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帕斯捷尔纳克结束了第一次婚姻,开始了“第二次诞生”式的新生活。因此,他想对过去的情感和创作进行一次总结。这部自传从1900年讲起,那时帕斯捷尔纳克已经十岁,散文的落笔是在马雅可夫斯基的葬礼上。作品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他在莫斯科大学的学习情况,是怎样与音乐分离的,最初从事文学的活动以及对马尔堡学派的最初认识;马尔堡时期是自传第二部分的基础,尚未消失的爱情经历和拒绝接受著名哲学家柯亨对他选择人生道路的建议,引起了帕斯捷尔纳克的“第二次诞生”;在第三部分,马雅可夫斯基的形象占有重要位置,他的死与里尔克之死彼此呼应。帕斯捷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