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奔月”的变迁看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黎波[1] 齐凯君[2] 

机构地区:[1]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2]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出  处:《长城》2010年第10期98-99,共2页The Great Wall

基  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外民间信仰比较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03160)

摘  要:一、民间信仰的随意性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据考证最早见于前秦的占卜巫书《归藏》,但此书已经失传,我们只能从后代的典籍文献中了解它的内容。六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说:"《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萧统在其《文选》一书中注引《归藏》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到了汉代,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了较为正式的完整的记录,《淮南子·览冥训》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东汉末的高诱注云:"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