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轶群[1]
机构地区:[1]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出 处:《长城》2010年第12期148-149,共2页The Great Wall
摘 要: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天才之作《呼啸山庄》可谓英国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创作于19世纪的这部小说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光辉,小说中离奇的爱情故事及主人公希刺克厉夫阴森可怖的复仇之旅成了读者心中永不厌倦的关注焦点。《呼啸山庄》中主人公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多数关于小说的评论都是围绕着希刺克厉夫的人性中的善恶展开的,有人说他是拜伦式的英雄,或是被压迫工人阶级反抗的代表;还有人说他是灵魂扭曲的恶魔,或是丧失人性的疯狂复仇者。笔者认为,对《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性格的分析,应该放在小说特定的环境中,不能独立于作品之外给出其绝对的主观定位。希刺克厉夫有他自身生存的环境,这也就造就了他独特的性格,不能以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一、“恶魔”论自小说1847年出版以来,尤其在出版的初期,评论家们对希刺克厉夫这一形象大加鞭挞,认为希刺克厉夫是一个“完全丧失人性的恶魔”,“像凯蒂和希刺克厉夫这样的人太可恶了,他们就像是令人憎厌的异教徒,甚至不合全英国最厚颜无耻的读者的口味”。对希刺克厉夫抨击最强烈的当属E.P.惠波尔:“希刺克厉夫是一个变态的恶魔。歌德作品中的靡费斯托菲勒斯与之相比会自叹弗如,米尔顿塑造的撒旦望之兴叹,连但丁也不会让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