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英然[1]
机构地区:[1]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 处:《长城》2010年第12期191-192,共2页The Great Wall
摘 要:一、观感:隔雾看花太疏离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的世情小说。相比于以表现帝王将相为描写对象的《三国演义》、以绿林英雄传奇为主的《水浒传》和以神魔为表现对象的《西游记》,《红楼梦》的题材无疑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这种写实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题材的生活化和真实化。因此,“真实”不仅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艺术原则,也应该是电视剧《红楼梦》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于电视剧来说,这种“真实”其实就是剧情处理和表演的生活化。但是,看这部电视剧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隔膜和疏离。这种距离感,造成这部新电视剧很难与观众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生共鸣。一方面,观众与剧中的人物、事件有距离。《红楼梦》之所以历经二百多年而不衰,并且形成了专门的学问——“红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内涵具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超越民族的丰富性。这种丰富性,无论是在在文本解读的历时性还是共时性上,都会给人以见仁见智的人性的启迪。但电视剧《红楼梦》只是按照小说的脉络串演了剧情,并没有着意人性的开掘。这就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大量依靠画外音介绍剧情,不仅拉大了观众与剧情的距离,也使得作为视觉艺术的电视剧无形中变成了有声小说。以花费三年的时间和三亿的资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