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郗晶[1]
出 处:《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年第2期40-,67,共2页
摘 要: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牛犬细小病毒属成员[1]。19世纪初,FPLV首次出现,但感染对象只限于猫和小鼠,而且病毒对感染动物的致死率不高。19世纪40年代,一种与FPLV感染极为相似的疾病在水貂中暴发,引起80%的水貂发病死亡,此后这种疾病迅速呈全世界蔓延趋势,在美国等许多国家发现引起水貂发病的病毒,命名为水貂肠炎病毒(MEV)。19世纪70年代后期,继FPLV和MEV后另一种"新"病毒在犬中出现,犬细小病毒(CPV),这种病毒被命名为CPV-2。此后,CPV-2在猫、犬中不断变异,出现了CPV-2a、CPV-2b和CPV-2c抗原型。自此,FPLV、CPV、MEV之间关系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对3个相似病毒宿主范围的变化、DNA序列的差异性和变异性以及日后CPV出现新抗原型病毒的研究也相应开始。不仅如此,对3种病毒之间是否存在特殊的亲缘关系也提出质疑,在探讨中提出不同的流行机制假说。现在对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疾病在临床症状、流行状况、致病机理和疫苗的研制开发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应用疫苗基本控制了FPLV、CPV、MEN引起的爆发性疾病。
关 键 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分离 鉴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