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青山[1] 赵艳清[2] 那仁巴图[2] 段俊杰[1]
机构地区:[1]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 [2]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出 处:《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年第12期70-71,124,共3页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重点牧区草原"生产;生态;生活"配套保障技术及适应性管理模式(2012BAD13B0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内蒙古中西部农牧交错区草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技术研究(1610332012203)
摘 要:本实验是2010年6~9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的人工草地上进行。试验设计为3个划区轮牧组和3个连续放牧组,每个轮牧组分别有5个轮牧小区,轮牧周期为30d。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牧草的干物质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草地牧草的营养影响差异显著(P<0.05),划区轮牧组牧草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同期连续放牧草地的牧草,而NDF含量低于连续放牧草地的牧草;对绵羊增重影响差异显著(P<0.05),个别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说明,划区轮牧组和连续放牧组比较,前者对牧草的营养保持和绵羊的增重效果都比后者要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