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在性”到“连续性”——试论明清长篇小说人物性格呈现方式的嬗变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树民[1] 

机构地区:[1]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127-130,共4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明清长篇小说的人物性格呈现方式经历了从"四大奇书"的"同在性"呈现向清代《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经典小说的"连续性"呈现的逐渐嬗变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小说由原始向现代形态逐渐转型的体现。明清长篇小说大面积存在"同在性"性格呈现方式,其原因主要在于早期小说习惯选择空间化叙事架构,很多小说作者和读者面对形象时共有的朴素的空间认知思维习惯导致小说有意无意地消解了人物现实存在所固有的时间维度,小说叙述者的全知叙事权力的过度膨胀也助长了这一特点。

关 键 词:同在性 连续性 《三国演义》 《金瓶梅》 《儒林外史》 《红楼梦》 

分 类 号:I207.4[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