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艳钰[1]
机构地区:[1]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2期79-87,共9页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基 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成果
摘 要:伊什梅尔·里德和菲利普·罗斯的学院派小说《春季日语教程》及《人性的污秽》再现了现代大学在种族、身份、性别、性和表征政治等问题上的文化多元主义诉求。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普特帕特身份认同危机及希尔克的身份认同失败的根本原因,分析普特帕特和希尔克自身最终异变为"幽灵"的过程,探讨里德和罗斯对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之下"政治正确"的文化潜规则进行的反思。"政治正确"导致的"政治不正确"行为造成普特帕特和希尔克身份认同的危机和失败,而这正是文化多元主义本身暗含的危机。Ishmael Reed's Japanese by Spring and Philip Roth's The Human Stain address issues of race,identity,gender,sex and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under multiculturalism.Via a discussion of the protagonist's identity crisis in each novel,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academic satire in the writings of Reed and Roth intersects the ethics of multiculturalism,disclosing the fallacy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multiculturalism.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