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玮[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法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济南250100
出 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4-16,共3页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近年来,伴随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社会弱势群体①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尽管针对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劳资纠纷等一系列权益保护事项的行政规章已有不少,但依然存在立法空洞以及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同时,缺乏制度性资源占有的社会弱势群体,其正当的利益诉求难以通过有效的决策参与机制得以伸张。因此,地方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社会弱势群体参与行政立法过程,会增进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实效,这对于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参与行政立法的权利,有利于保障多元利益的立法协调,实现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利益的“共赢”。行政立法往往会涉及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但是,强弱势群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大相径庭,处于弱势的一方常常需要行政机关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便更加理性地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弱势群体参与行政立法,可以起到“除弊兴利”的效果.
分 类 号:D922.1[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