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先兴
机构地区:[1]河南南阳师专历史系
出 处:《学术月刊》1998年第6期64-70,共7页Academic Monthly
摘 要:我国自古就重视对史家的研究。自孔子提出“良史”称号,唐代刘知几又提出了史家三长说,清代章学诚提出史德说,近代梁启超集其大成为史家四长理论。此后至今,凡论史家,无有越此樊篱者。但是史家四长理论虽然精辟,虽然富有指导意义,却只说明了史家研究历史的条件,并不揭示已成就了史学事业的史家的本质特点。思虑至此,遂用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对史家进行分析,由此对史家的人格、人格特质和人格形成机制有了一定的看法。于是草成此文,以请教于专家同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