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振邦[1]
机构地区:[1]北京广播学院语文部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5期204-208,共5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结果表明,联绵词的来源主要有八种:动情的感叹,燠休、唸呎等等,声音的模拟,呢喃、布谷等等;声音的重叠,猩猩、夭夭(美盛貌,见《诗·桃夭》)等等;同义近义单音词的连用,展转、绸缪等等;单音词的衍音,一类衍音在前的,邂逅、螗蜩等等;一类衍音在后的,颓唐、瓠(卢瓜)等等;单音词的缓读,笔→不律、椎→终葵等等;外来词的音译,葡萄、茉莉等等;复辅音声母的分立。 一部分联绵词来自于上古汉语单音词复辅音声母的分立。这个理论可从汉藏系里汉语联绵词与其他语言中对应的同源词对比得到证明,也可从古译语和晋中“嵌1词”得到证明。 1 语音科学上的一个假说——远古汉语曾经存在过复辅音声母。这是19世纪英国学者伊特金斯(Edkings)首先提出来的,随后林语堂写了一篇《古有复辅音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他所著《谐声说》一文中,也提出了上古汉语有复辅音声母问题,后来在《汉语词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1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