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翔[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
出 处:《学术月刊》1997年第9期69-73,共5页Academic Monthly
摘 要:在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几乎没有任何理论探讨比劳动价值论争论更持久、更广泛的了.除一些小的争论外,1957—1958年,1962年,1982年,1988年前后产生过几次全国性规模的争论.最新的一次大争论由中央党校苏星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引起.几乎所有的有代表性的观点都卷入了这场交锋.然而,与理论争论上的热闹非凡相比,理论发展上却很少见到有什么突破.在劳动价值论这件智力产品上,至今所进行的依然是低水平的重复制作.从争论的问题看,价值决定和价值创造是两个永恒的主题;从争论的观点看,在价值决定上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种决定价值还是共同决定?在价值创造上.只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除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也参与价值创造?争论至今的观点差异都只是对这些问题的“是”或“否”的回答;从争论的论据看,主要只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寻找理论根据.在事实面前不能不承认.我们在劳动价值论争论中存在于着一种投入巨大而产出甚微的工作.我们现在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并不比100多年前的马克思多出多少。 仔细地分析一下劳动价值论争论就会发现,这些争论都局限劳动价值论上,而没有从更高的角度,从整个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只是其中一种》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而没有足够开阔的?
关 键 词:劳动价值论 理论反思 价值创造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决定 马克思恩格斯 价值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理论探讨
分 类 号:F014.2[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