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结构刚性与银行组织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武捷思[1] 

机构地区:[1]工商银行总行

出  处:《金融研究》1986年第11期13-15,共3页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摘  要:一、信用结构刚性及其成因信用对于经济的影响是通过信用规模和信用结构这两个角度发生作用的。在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国家中,信用结构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社会商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矛盾,刺激着信用结构的变化;信用结构的变化又调节着社会商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只要根据市场的客观需要及时调整货币供应量,抽紧或放松银根,就能够较好地发挥宏观调节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中央银行只调整货币供应量却不能较好地发挥宏观调节的作用。其原因就在于信用结构刚性的客观存在。信用结构刚性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指示信用流向的信号系统尚未形成。由于我国目前的价格体系尚不合理,大多数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状况的产品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价格,另一些已经处于供小于求状态的产品依然维持着较低的价格,在错误信号的指示下,资金不能从那些生产长线产品的企业流向那些生产短线产品的企业,甚至有时相反。

关 键 词:信用结构 结构刚性 金融体制改革 专业银行 信用资金 地方政府 市场机制 银行组织 信用规模 客观需要 

分 类 号:F8[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