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成德
出 处:《外国文学研究》1985年第3期69-75,共7页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一塞缪尔·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家”。他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就学于一所法国人开办的学校。他除了英文外,对法文也有浓厚的兴趣。一九二七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翌年受巴黎乌尔姆师范学院之聘到法国当英文教师。这期间,他与同是爱尔兰出生的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相识,并成为乔伊斯的亲密朋友和秘书。两年后,他回到爱尔兰,在母校任法文教师,并研究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从一九三二年起,他漫游欧洲,后因厌恶爱尔兰的“神权政体、书报检查”制度,从一九三八年起定居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于一九四一年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受盖世太保的追捕,逃到沃克吕斯的一个小村庄鲁西荣当农业工人。二次大战结束后,他曾短时间回爱尔兰,为红十字会工作。一九四五年秋,他又回到法国,在圣洛的一个军队医院里当过几个月的盟军翻译。同年冬末回到巴黎,专事创作与翻译。贝克特于二十年代末开始创作活动,起初用英文写过一些诗歌(如明显具有现代派特点的《婊子镜》1930年)、评论(如《论普鲁斯特》1930年)、短篇小说(如《刺少踢多》1933年),还用法文翻译过乔伊斯的作品。自从定居法国之后,他发表了几部长篇小说,如《莫尔菲》(1938)、《瓦特》(1945),这些都是用英文写作的。从一九四五年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