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出 处:《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337-345,365,共10页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摘 要:近十余年来,我国广大蚕区正在宣传推广一种新蔟具——方格蔟。方格蔟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称之为回转蔟),这已众所周知。可是,目前还没有人再向上追溯,寻找方格蔟的渊源出自何处!其实,方格蔟最早的创制者是中国人,我国杭嘉湖蚕区,早在宋代就见有这种蔟具了。方格蔟图形初见于南宋楼(王寿)的《耕织图》。楼(王寿)绘的宋本《耕织图》现在虽已不可得,但自宋以后依照楼(王寿)《耕织图》描绘、临摹和翻刻者,元、明、清各代都有。《耕织图》在代代相传重绘、翻刻之中,虽在艺术性方面各有千秋,而其中技术内容的格局毫无疑问是从宋代沿袭下来的。所以说,方格蔟至迟自南宋以来,我国东南蚕区已收入当时的“科普”图谱——《耕织图》了。就现有史料表明,我国宋代以来使用的“力格蔟”很可能出自杭嘉湖地区养蚕家的创造,但元,明以来,这种“方格蔟”在当时的农书、蚕书中已不再见有应用和记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