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财经学院
出 处:《金融研究》1985年第12期55-57,共3页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摘 要:自1936年凯恩斯出版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的最初15年间,西方经济学家对它的注释和评论以及由此而展开的论争,始终没有停止过。但五十年代后,却形成了一个以IS—LM曲线或所谓收入支出理论(income—expenditure theory)为代表的统一的凯恩斯学派经济学,以至在一般经济学教科书中,凯恩斯学派经济学成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同名词和替代品。直到六十年代后半期,由于一味强调财政政策而轻视货币政策的凯恩斯学派经济政策在英、美等国的失败;特别是强调货币重要性的货币主义的崛起以及它对凯恩斯学派的抨击,在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提出了'凯恩斯学派经济学是否真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问题。1968年,瑞典籍经济学家莱恩霍夫(Axel L(?)jonhufvud)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论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凯恩斯学派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区别。他指出,
关 键 词: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学派 经济学教科书 凯恩斯理论 货币政策 六十年代 西方经济学界 财政政策 经济学家 五十年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