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毅[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
出 处:《经济科学》1985年第1期71-73,70,共4页Economic Science
摘 要: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经济学家王茂荫的货币理论,学术界谈论者甚多,然成就固已不少,问题却也存在。本文拟谈一点粗浅认识。以求教正。是在反映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还是在从人们心理上找原因? 咸丰元年(1851年),王茂荫上奏《条议钞法折》,提出发行有限制的兑现银钞方案,未被采纳。清廷采用花沙纳等人的发行无限制的不兑现纸币的方案,滥发官票(银票)、宝钞(钱钞),结果很快就导致货币贬值,市场混乱,物价暴涨。在这种形势下,王茂荫又上奏《再议钞法折》,提出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钞票的办法。其中,他所说的用以兑现的铜钱积存三十万串和各州县钱粮关税收缴的现银后盾,已经具有了准备金的意义。并且。
关 键 词:货币理论 准备金 中国经济学 兑现 流通手段 马克思 宝钞 评论 价值符号 货币政策
分 类 号:F0[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