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楚平
出 处:《文史哲》1984年第4期38-46,共9页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摘 要:一、古代没有“天下公有”和“公有制”思想《礼运》大同章的“天下为公”四字,现在都解释为“天下是公有的”,或“天下成为公众的”,或“天下成为公共的”。甚至说“天下为公”体现了“公有制原则”,“明显的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些解释和说法,似乎已成为群众的常识。但它们来源于康有为的托古,缺乏历史根据。康有为在《礼运注》里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者,官天下也。夫天下国家者,为天下国家之人公共同有之器,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家公选贤能,以任其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