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缺失与回归: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超[1] 吴春梅[2]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出  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S3期265-265,共1页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基  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民间组织治理机制创新--基于浙江民间商会的研究>(09CGSH004YBQ)

摘  要:以"社会"概念反观中国社会的结构与转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缺位。文章认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意味着在国家层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公民社会组织层面,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治理建立平等协商的对话沟通平台;在个体公民层面,则要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使每位公民具备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愿望和相应能力。

关 键 词:公民社会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公共社会学 

分 类 号:C91-06[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