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逸峰
出 处:《学术月刊》1958年第9期5-9,共5页Academic Monthly
摘 要: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加以创造性发展的辉煌范例。本文拟根据毛主席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原理,对我国过渡时期的社会分配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解放前我国的社会分配过程,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等一小撮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与掠夺,存在着尖锐的对抗性矛盾。解放以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我国的社会分配问题,已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反映着人民内部的矛盾,党和国家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正是紧紧的掌握了这一人民内部矛盾的本质,制订和贯彻了正确的政策,使这些矛盾获得了比较顺利的解决。这些矛盾的表现和正确加以处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过渡时期社会分配问题的矛盾。
关 键 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改善人民生活 毛主席 社会分配 分配问题 社会主义分配 列宁主义 社会矛盾 矛盾学说 生产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