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与文学》看郭沫若的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黎活仁[1] 

机构地区:[1]香港大学中文系

出  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42-47,58,共7页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一、革命文学的定义革命文学在现代中国文学史,有几个层次:(1)是受厨川白村(KURIYAGAWA Hakuson,1880—1923)《近代文学十讲》(1912,书名中译作《西洋近代文艺思潮》)等的“文学进化论”影响,认为科学的进化,带来思潮的变迁,文学则反映或表现了这种“时代精神”,郭沫若(1892—1978)的《革命与文学》(1926)可为代表;(2)是托洛斯基(L.D.Trotsky,1979—1940)的观点,托洛斯基在1923年出版的《文学与革命》一书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要靠军队,不然工人阶级就完蛋了,更不用奢谈思想和文化问题;另外。

关 键 词:郭沫若 浪漫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时代精神 厨川白村 无产阶级文学 “革命文学” 反映论 《近代文学十讲》 马克思主义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