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贵州民族学院旅游系 [2]贵州师范大学环境资源科学系
出 处:《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60-62,共3页Guizhou Ethnic Studies
摘 要: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历来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文化的相同与相异都可以形成强烈的吸引物。游客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从而寻找自我。因此可以说,民族文化是超越国界的,它属于整个世界。民俗文化,是旅游地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自然成了旅游者追逐的热点。旅游者正是通过民俗旅游,才“入乡随俗”地较为直接而捷径地触摸到了旅游地民众的民俗生活事象,才有可能了解感悟当地的民俗文化环境,才有可能咀嚼体会当地人民的生活、心态,才能实现追求文化差异或文化认同,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因此,国际旅游业出现了兼顾自然风景,而以体验异域文化为主的旅游趋势,民俗旅游正在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潮之一。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俗风情游活动,如前联邦德国在80年代促销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充满浪漫情调的民俗风情”;泰国90年代初的宣传小册子赫然写着这样的标题:“异国情调的泰国”。据可靠的数字证明,来中国的美、日、英、法、德等五个主要客源国的游客,最感兴趣的是人民生活、风土人情,意在了解人民生活的占100%,了解历史文化的占80%,品尝中国各地美味佳肴的占40%。 为了适应国际旅游需求变化的趋势,加强中国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国家旅游局继’93山水风光游、’94文物古迹游之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