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少数民族农林生态结构多样性与持续发展——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为例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新华[1] 徐为山 

机构地区:[1]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昆明650092 [2]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林业局,景洪666100

出  处:《科学与社会》1995年第4期39-45,共7页Science and Society

摘  要: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云南省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傣族,通过对动植物的崇拜以及受民族宗教信仰、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伦理道德等的影响,产生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生态意识,形成了具有鲜明传统民族特色的人工种植农林生态多元组合结构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类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范例。但近年来对云南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垦,已对其传统农林生态结构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亦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 键 词:持续发展 农林生态系统 结构多样性 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铁刀木 西双版纳州 滇南地区 结构模式 生态环境建设 

分 类 号:S181[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