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祥龙[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45-55,共11页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摘 要:本文从胡塞尔、海德格与东方哲学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位德国哲人思想上的差异,并进行东西哲学的比较。胡塞尔认为西方哲学具有一种东方思想所没有的"理论的"、追求"观念无限性"的素质,并因而造成了从本质上比其他文化更优越的"精神的欧洲"或"欧洲的人性"。海德格则视东方哲学为另一个重要的、有着自身价值的人类思想源头,他特别看重中国的"道",认为它代表了一种比西方的概念理性更深刻的思想方法。这两种态度反映了他们思想上的区別。尽管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其"意向性构成"理论,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传统的概念哲学方法,但它并没有深入到能够克服建立在主客分离基础上的传统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地步。与之相对,海德格将现象学的构成思想充分地存在论化,发展出一种超出传统二元格局的存在论思想,因而他能够与东方哲学特别是非概念实体化的"道"的思想进行颇有深意的对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