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新春
出 处:《哲学动态》1993年第11期13-15,共3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纪要王新春由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筹备发起、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8月3日至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韩国的代表共90人。大会收到论文65篇,专著10部。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易卦的起源与《周易》的成书”王兴业、徐传武等众多学者指出,天文学,是古代发展最早的科学,《周易》的形成,即与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在后世易学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密切关系一直保持了下来。因此,深入开展对中国古天文学发生、发展问题的探讨,将是打开《周易》形成之谜的一把金钥匙。有的学者认为,从考古发掘来看,“数字卦(筮数)”未必早于通行的易卦,因为在“数字卦(筮数)”之前,已有较为完整的类似于通行的八卦卦符的出现、钱耕森、张增田断言,甲骨中的“筮数”,并不等于易卦。(美)成中英则不同意“数字卦”的说法,因为中国的数字,没有象西方那样高度抽象出来,而是“数”中有“象”,“象”中有“数”,故有“象数”、“数象”之称。另外,中国的数字,在其早期,很可能就是一种象形。成中英认为,在古中国,商属于“东方文化”,周属于“西方文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