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展效应”与中国人口增长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根明[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48-53,共6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迟发展效应”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研究德国和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提出的一种分析框架,这一框架试图从现代化起步的“时宜性”入手,概括一组发展类型,据此粗骼地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划分为“早发展国家”和“迟发展国家”,然后逐一比较分析迟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特殊条件及其现代化的特殊性。所谓“时宜性”,它既含有起步时间早晚的标准问题,更意味着起步条件较早发展国家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它们构成了当今迟发展国家巨大的外部压力,并且在同文化差异、社会结构等因素的相互摩擦中,形成了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即:迟发展效应。

关 键 词:迟发展国家 迟发展效应 增长机制 中国人口 早发 农村人口 扩大家庭 出生率 人口再生产 生育 

分 类 号: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