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良弢[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历史系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101-119,共19页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摘 要:关于17-18世纪在天山南路曾存在"伊斯兰神圣国家"或"和卓时代"之说乃西域史研究中的一个幻影。事实是,16世纪,玛哈图木·阿杂木和卓家族形成了对立的黑山派与白山派。在叶尔羌汗国,黑山派支持甚至操纵中央汗权,白山派则与地方汗权相联合,二者均未曾称汗。而在1680-1755年准噶尔汗国统治天山南路时期,天山南路成为准噶尔汗国国土的一部分,这里的"汗",实则为准噶尔汗国之总督。尽管这样,黑山派和卓也从未登上这种"汗"位;白山派和卓雅雅在1692年-1694年曾僭称这种"汗",但因其并非君主,此一时期亦不存在一个"伊斯兰神圣国家"。清朝统一西域后,白山派大小和卓曾于1757-1759年叛乱,宣布为"汗"。此与吴三桂叛乱称"帝"性质相同,其所控制地区不能认为是国家。因此,不能把白山派和卓的两次称"汗"视为曾存在一个"伊斯兰神圣国家"。这两次称"汗"合共仅四年多,即使这种"汗"真有君主的权力,也不能称之为一个时代,何况又无此种权力。文末,作者总结了上述历史幻影得以产生、流布的教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