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林[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历史系
出 处:《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105-111,共7页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摘 要:本文首先根据文献和地下发掘资料证明,“黔首”是战国后期流行于秦地的一种称呼,它表示了一个地位较低的至少失去部分人身自由的社会阶层。然后考察了商鞅至秦始皇时期秦国的治民政策,认为,商鞅治民政策有两个基本方面,对秦民是酷苛的“弱民”、“制民”政策,对境外移居秦国的移民则是较优惠的“徕民”政策;这种政策获得很大成功,使秦国强盛并最后兼并六国;统一以后的秦统治者不仅未及时调整政策,反而将战国后期治理秦民的政策推广到所有新统治地区,“其道不易,其政不改”,这就是“更名民曰黔首”的基本背景和内容;变本加厉持续执行战时对待秦民的治民政策,是秦二世而亡的最主要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