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红阳[1]
机构地区:[1]中共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党校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66-71,共6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近年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功能和体系的讨论引向深入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这一有益的探索中,也出现了某种偏向,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它的还原.做为还原的一种尝试,就是根据马克思新思想形成的某种哲学批判途径,尤其强调对旧唯物主义以客体为中心的自然本体论的批判,提出重建以实践为本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在实践本体论建构的理论体系中,对自然作何理解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实践本体论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简称《手稿》)看成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发源地,将《手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