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 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第11期45-51,26,共8页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摘 要:一、引言美国经济学家 R.M.索洛(Solow)于1957年在文献[1]中首次分离出技术进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作用.人们开始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R.M.索洛的理论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影响.R.M.索洛还提出了著名的用于测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余值”法,向人们展示了抽象的经济增长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可能性.1987年 R.M.索洛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索洛余值法被介绍到我国之后,国内不少专家、学者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成为目前国内从国家到省市、地区。
关 键 词:企业技术进步 增长速度 评价单元 索洛余值法 有效生产前沿面 经济增长贡献 生产可能集 新方法 测算 线性规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