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3-22,共20页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摘 要: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领导体制的内在机制及其运行状况,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领导体制改革方面的理论准备情况。作者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必须弄清领导体制弊端之所在及其形成原因。因此,历史地考察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对于正确地确定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内容与方向是十分必要的。作者认为,建国初期确立起来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对于完成那一时期的历史任务起过好的作用;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领导体制没有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实行主要职能的转换,而是沿袭了大规模阶级斗争时期的领导原则和方法,形成为一种高度集权、党政不分、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领导体制。正是在这种体制之下,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十年动乱。作者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了领导职能转换的新的历史进程,而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的讲话则成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先声。从那时以来,党在有关领导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据此进行了改革的初步实践。文章的末尾,作者展望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前景,就改革的长远和近期目标、主要原则和基本内容表明了见解。
关 键 词:领导体制改革 领导方式 历史考察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改造 一元化领导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高度集权 领导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