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克剑[1]
机构地区:[1]福建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哲学研究》1987年第6期22-31,共10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摘 要:“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它好象是表示过去一段时期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明确地指出生活的新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8页)马克思在1837年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但那更多是从一种经验的生活的哲学转向一种理性的哲学的生活,而在几年之后马克思再度经历这样的时刻时,他的哲学思想已经走上一条独辟的蹊径。标识这一时刻的,是他在1839—1841年初撰写的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