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学术研究》1982年第3期72-77,共6页Academic Research
摘 要: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列宁加以发挥了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斯大林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范畴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了详尽的阐述。这是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发展的重要贡献。但是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解释,也还有一些不够确切的地方。本文就斯大林在发展唯物史观中的重要贡献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明确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马克思所讲的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②而人们的实际活动,主要就是物质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③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下过明确的定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