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名称由来考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新吾 张简 

出  处:《学术月刊》1981年第3期22-23,81,共3页Academic Monthly

摘  要:本文从行商的职能来探索“十三行”名称的由来。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清代入关之初厉行海禁。康熙23年(1684)始开禁准许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等四口通商。到乾隆22年(1757)则只准广州一口通商。当时清政府在广州指定若干特许的行商(洋货行或外洋行)垄断和管理经营对外贸易,又被称为“十三行”。一直到鸦片战争后1842年订立江宁条约,才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十三行”的公行制度也随之瓦解。清代广东经营外贸业务的行商为什么又名“十三行”?过去的研究者有四种不同的意见:一说是以广东行商有十三个行数而得名。二说是这个名称,明时已有,

关 键 词:对外贸易 闭关政策 广东行商 清政府 名称 清朝政府 广州 管理经营 清代 一口通商 

分 类 号: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