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康沛竹[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186-191,共6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晚清,饥荒频繁发生.水、旱、蝗等各种自然灾害之后,伴随而来的往往是饥民遍野、饿莩载途.如“丁戊奇荒”,前后仅几年时间,直接死于饥饿的就有一千万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晚清饥荒如此严重呢?晚清仓储制度的衰败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储备事关国计民生.清入关后不久便着手恢复、设立仓储,历经康、雍、乾几朝,仓储制度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且一直延续到晚清.“常平仓谷,乃民命所关,实地方第一紧要之政”.作为最重要、最普遍的官仓,常平仓主要设治于各直省州县.与前代相比,清代的常平仓制有所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从采买仓谷、仓廒管理,到出粜比例以及监督体系等等,其制度更为严密、周详.仓谷来源是建立仓储的首要问题,清代的常平仓谷主要有三种来源:最主要的是采买,即从财政经费中拨款采购;再就是捐纳,包括捐监、捐输、摊捐,是指通过捐谷向官府买取功名或官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