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追寻与困顿:美学视点下的市民文学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午[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197-203,共7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任何文学无不要在意义的寻找中求取存在的根据,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其意义的内涵究竟如何,作为精神生产的文学不可避免会历史地成为特定社会价值总体建构的一部分.一部作品、一个流派,取得某个社会文化的主流地位,就必须会经过意识形态(本文是在广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以及非主流文学的梳理.因为这种并非完全自律的特征,主流文学如果从社会历史进程来看决不会总是与进步划等号,而这一点则是由意义本身的价值取向来决定的.文学存在的这种复杂状况.使我们对当代文学的观照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其中最令人棘手的就是对市民文学的评价问题了.应当承认,市民文学无论是在数量、接受群体,还是在社会意识的结构中,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主流地位,理论界对它的关注与参与也显示出少见的热情.从时间上看,这种来自理论界的批判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八十年代后期到1994年末,其特征是否定、怀疑多于肯定,并多从西方的视角来关注这一现象.1994年末到现在为第二阶段,其特征是从迷惘的怀疑转向对存在的认可,并且视角也已经内转,从本土语境的构成中去加以把握,显示出沉实的潜力.然而,不论是前期对市民文学负面价值激越的批判,还是后期对其存在根据的挖掘,都在有意无意回避着一个同样的理论困扰:如何判定市民文学?

关 键 词:市民文学 意识形态 美学视点 文学本体 日常生活 传统文学 亚里士多德 马尔库塞 市民意识 创作主体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