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牛苏林[1]
机构地区:[1]河南省社科院哲学所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58-63,共6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摘 要:研究唯物史观发生史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的,“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们据此认为,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探究是贯穿唯物史观发生史的主题旋律.它一方面为科学世界观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直接引伸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说,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研究是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前提,而唯物史观的创立又是剖析经济事实的最后确证.经济问题与社会历史问题密切关联,相互交融,是构成唯物史观发生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不同的方式,共同发现对“市民社会”经济学剖析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唯物史观的建立呈现出致思走向的总体趋同性和创立过程中的具体差异性.
关 键 词:市民社会 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私有制 早期思想 《手稿》 异化劳动 资本主义 经济学研究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