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符号的论证性特征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金基石[1] 

机构地区:[1]延边大学汉语系

出  处:《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67-75,共9页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语言的论证性(motivation)也叫理据性,指语言符号的可分析性和可解释性,即事物或现象的“得名之由”。结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索绪尔认为“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而其它“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1)现代语义学的奠基人之一乌尔曼(S·Ullmann)也把词分为“隐性”的(opaque)和“显性”的(transparent)两种。(2)例如: 手(隐性)+心(隐性)○→心(显性) (?)[pul)〈火〉(隐性)+(?)[k’ot]〈花〉(隐性)→(?)(?)[pulk’ot]〈火花〉(显性)我们至今无法证明事物“手”与语音“Shou”

关 键 词:语言符号 索绪尔 汉语 语言学家 语音 隐性符号 可解释性 可分析性 语法语言 外来词 

分 类 号: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