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包揽国内公债不是我国公债管理的理想模式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敏华 

机构地区:[1]人民银行郑州分行

出  处:《金融理论与实践》1992年第2期28-30,共3页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摘  要:国内公债(以下简称国债)自1981年连续发展到今天,已在我国财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成为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公债政策作为联结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桥梁,其发行、推销、转让、兑付方式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债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来我阅读了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公债经济学》一书,收益很大;但对书中第584页第(4)个问题中提出的“由财政而不是由银行包销国内公债券”、“建立财政部门自己的国内公债券发行、推销和还本付息网络”的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并且在目前情况下,澄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不仅是必要的,且在实践中也是急需解决的。为此,在这里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关 键 词:国债发行 财政经济 公债管理 国内公债 重要地位 金融政策 中央银行 财政部门 宏观经济政策 公债券 

分 类 号:F8[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