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式合成词的语义构词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国宪[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34

出  处:《汉语学习》1992年第5期28-31,共4页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摘  要:一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作为符号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能记与可记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对于语言符号这种任意性原则没有人反对,其实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能记与可记的关系而言的,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从语言符号内部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来观察的话,有些语言符号又具有相对的可论证性。这种相对可论证性的特征就连语言符号论者索绪尔本人也发现了。他认为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而另一些符号则具备一些可以看作有不同程度的任意性的特征,“符号可能具有相对的可论证性”。这种相对的可论证性特征在现代汉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现代汉语是双音节词占优势,绝大部分新词的创造都是采用常用语素新组合的形式,这就容易使人们想到它的组成部分,联想起与之有关的其他词。就某些合成词而言,为什么这样组合,而不那样组合,当然不是任意的而是可以论证和解释的。这种论证和解释可以从语法上进行,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谈。本文基于汉语合成词组合的相对可论证性特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部分并列式合成词的语义构词原则。

关 键 词:并列式合成词 可论证性 语义 中国传统文化 尊卑 构词语素 语言符号 汉语合成词 座次 血亲 

分 类 号:H19[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