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金失根
出 处:《汉语学习》1992年第2期40-41,共2页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摘 要: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中,语言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无论从民俗现象观察语言,还是从语言现象观察民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然而,以往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自然也谈不上理论上的建树。随着语言学与民俗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有必要建立一门把这两门学科结合起来的新的边缘性学科,于是,民俗语言学应运而生。它的奠基之作是曲彦斌先生的《民俗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正如一家报纸所介绍的那样:“这是一部关于民俗语言学的概论性的开山之作。作者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之本,吸收了现代科学的一些新方法、新成果,融贯古今中外。……从语言文化的基本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以语言文字的构成主体为基线,全面、多方位地论述了民俗语言的本质、源流、功能、类型、方法论及学说史,形成了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该书连同绪论在内,共有十六章五十多节。绪论部分从各个角度论证和说明了民俗语言学的性质、任务、范围和基本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了民俗学和语言学的密切关系,进而阐述了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可以说,它是全书的理论框架,或者说是民俗语言学的理论模式。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作者分别具体分析和论述了文字、语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