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俞兆鹏[1]
机构地区:[1]江西大学历史系
出 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12-18,共7页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摘 要:在宋代货币史上,曾经出现过一种“夹锡钱”。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钱?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关于夹锡钱产生的原因、铸行的情况、币材的成分以及流通的危害等一系列问题,都很值得研究。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进行一番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 夹锡钱产生的原因 夹锡钱初铸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直到重和年间仍在继续铸行。据《宋史·食货志·钱币》篇说,在宋代的各类金属货币中,“夹锡钱最后出,宋之钱法至是而坏”,可见这是一种劣币。宋徽宗为什么要铸造这种劣币呢?这还得从当时北宋政府的财政状况谈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59.209